本網站設立宗旨是為了幫助更多孩子學習,也謝謝科學遊戲實驗室提供這麼優質的學習管道,在此再一次感謝所有幕後辛苦的工作人員,感恩您們為教育的付出!
水上年輪
※操作步驟與現象: |
1.用牙籤沾墨,輕點於水面中央。 2.再以另一牙籤沾食用油,輕點於墨的中心,可使墨成圈狀張開。 3.反覆沾墨與油數次,便可製造出多個同心圓, 4.再將宣紙蓋於水面上,使墨附著其上,即形成像年輪的一幅畫。 |
※操作步驟與現象: |
1.用牙籤沾墨,輕點於水面中央。 2.再以另一牙籤沾食用油,輕點於墨的中心,可使墨成圈狀張開。 3.反覆沾墨與油數次,便可製造出多個同心圓, 4.再將宣紙蓋於水面上,使墨附著其上,即形成像年輪的一幅畫。 |
※操作步驟與現象: | ||
1.取一方形(不要用圓形的)寶特瓶,在距瓶底約1公分處挖二個小孔(可用小鐵釘戳洞),並且讓孔距為0.3~0.4公分。 2.將寶特瓶裝水約八分滿,水會從小孔流出,成為二股水流(如下圖左)。用手輕輕畫過二個小孔,二股水流會合成一股水流喔(如下圖右)。
|
||
將兩個寶特瓶瓶口對瓶口黏在一起,將底下的寶特瓶裝滿水,然後倒過來,讓裝水的寶特瓶在上面,這時候水不會由上面的寶特瓶流到下面的空寶特瓶。想一想,如果只給你三秒鐘的時間去操作寶特瓶,如何用最短的時間讓水從上面的寶特瓶流到下面的寶特瓶呢? |
※操作步驟與現象: |
1.用保麗龍膠將兩個寶特瓶的瓶蓋黏在一起。 2.在瓶蓋的中央鑽一個至少直徑1公分的洞,用膠帶將兩個瓶蓋封好(不要留空隙讓空氣跑進去),使其牢固(如右圖)。 3.其中一個寶特瓶裝約八分滿的水,將瓶蓋旋緊;另一個寶特瓶則倒立,鎖在上面的瓶蓋。 4.將裝有水的瓶子倒過來在上面,然後觀察水流到下方寶特瓶的情形,用碼錶量一量水全部流完要花幾秒鐘? 5.再次將寶特瓶翻轉,手握緊瓶蓋連接的部分,迅速搖晃寶特瓶轉一轉然後靜置,使其內部產生漩渦,如此水會很快流到另一個瓶子(如下圖)。量一量水全部流完花了幾秒鐘? |
※操作步驟與現象: |
1.剪一小段吸管(約3公分),再對摺。 2.將迴紋針套進對摺的吸管管口,使吸管不會張開,就完成了沉浮子。 3.將水盆或杯子裝水,把做好的沉浮子輕輕放入。 4.調整沉浮玩偶只浮出水面一點點(不要超過0.3公分)。 (1)如果浮出太高,可以再加迴紋針或是把吸管剪短一些些。 (2)如果沉下去,可以把迴紋針減少一根再試。 5. 將寶特瓶裝滿水,放入做好的沉浮玩偶,旋緊瓶蓋後,用手壓寶特瓶,沉浮子就會沉下去;放鬆,沉浮子就會浮上來喔。 在教學時,建議教師先做好一個成品,以示範方式讓學生觀察其沉浮現象,「驚訝」的效果會相當不錯。接著說明其製作方法與注意事項,尤其要提醒學生沉浮子不可以露出水面太高,否則會發生無論如何用力都無法沉下去的狀況,換言之,沉浮子露出水面越少,越容易沉下去。 在學生已經製作並操作完成後,教師可以發問以下問題: (1)慢慢用力壓,仔細觀察吸管內部(建議使用透明的吸管與寶特瓶)的水面變化,並想一想為什麼(小組討論)?教學目標為學生能仔細觀察出水會進入吸管內部,並能討論出其原因是因為水的壓力比較大。 (2)以創意競賽方式,各組比賽製作出能夠「依序」先後沉下去的沉浮子,越多順序越好(一起下沉或上升的只算一個)。本人實施的結果,最高紀錄是六個順序,小學生應至少可做出三個。 (3)發揮想像力,製作出在沉浮過程中會「旋轉」的沉浮子。這個學習任務可能比較難,可以提醒學生想一想電風扇的形狀。 (4)各組討論想一想,除了吸管、筆套,還有哪些東西可以用來做沉浮子? |